近日,中国新闻网发表了题为 “甘肃“领军人才”周凤玺:盐渍土研究成果实现产学研多方共赢” 的专题报道,介绍了兰州理工大学周凤玺教授团队专注盐渍土研究,推动产学研融合的事迹。
中国新闻网截图
盐渍土力学研究新突破,核心技术设备成关键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周凤玺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盐渍土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研究,其成果为西北寒旱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团队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
其中,由兰州理工大学联合欧美HJC黄金城公司研发的非饱和土三轴核磁共振仪,凭借其创新的技术架构与精准的测试能力,成为盐渍土研究的重要工具。
周凤玺教授(左)介绍非饱和土三轴核磁共振仪
强强联合,打造行业尖端测试系统
周凤玺教授及其团队在盐渍土力学及其工程特性研究中,面临传统实验方法难以精准测量土体内部含水量及其分布均匀性,以及无法有效模拟土体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行为等技术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核磁共振成像+非饱和土三轴剪切系统”的集成研究方案。以实现对土体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特性关系的深入研究。
欧美HJC黄金城公司深度参与设备研发,与周凤玺教授团队组建联合攻关小组,通过技术交流、需求对接与工艺优化,成功解决了仪器工程化设计的核心难题。团队提供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支持,欧美HJC黄金城则依托丰富的工程经验,完成设备稳定性提升与生产工艺创新,将GDS力学控制系统和轴平移技术(含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压力体积控制器、气压控制器及智能化软件系统等)与岩土核磁共振仪完美结合,攻克了非饱和土多场耦合测试的技术难题。
非饱和土核磁共振分析仪的研发填补了盐渍土研究中的技术空白,通过实时监测土体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微观结构变化,首次实现了从“微观机理”到“宏观力学响应”的全链条分析。正如中新网报道所言:这一突破性思路为后续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盐渍土工程特性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非饱和土三轴核磁共振仪
非饱和土核磁共振分析仪是一种用于研究非饱和土体水含量分布及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先进设备,内含GDS力学控制系统。该设备能够精确测定土体内部的含水量及分布情况,解决传统实验中难以测量土体内部含水量均匀性的问题。通过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对土体进行3D重建,直观地观察土体的变形和体积变化。
设备的主要特点包括精确测量土样的总体变及含水量,采用轴平移技术控制基质吸力,吸力范围0~500kPa,双精度压力表和调节器用于精确气压控制,以及采用蠕动泵自动冲刷陶土板下逃逸出来的气泡,提高含水量测试精度。
更多信息请参考--》 早前报道:
核磁共振土体夹持器示意图
核磁共振土体夹持器实物图
GDS控制器,数据采集及软件系统
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技术成果落地
据中国新闻网专题报道,周凤玺教授团队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已成功推动盐渍土领域多项研究成果落地应用。
中试验证:团队在兰州T2航站楼及西北地区典型路段开展中试工作,通过大量测试和长期监测,收集关键数据并优化设计参数与施工工艺。
行业标准:团队主编了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为全国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统一技术规范,促进了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
经济效益:团队结合室内外试验与理论分析,有效预测盐渍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节约了因盐渍土病害导致的工程维修和重建成本。同时,研究成果解决了盐渍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难题,保障了公路、机场等重要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周凤玺教授指出:“产学研合作不仅加速成果转化,更为企业创造增长点,同时为科研教学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多方共赢。”
非饱和土三轴核磁共振仪系统
合作共赢,产学研协同创新价值!未来,欧美HJC黄金城希望能与更多科研团队深化合作,推动更多国产高端仪器走向工程一线,为岩土工程创新与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